产品介绍
全脂大豆经清理、破碎,膨化处理获得的产品,呈黄色或淡黄色膨化颗粒状,无明 显大豆瓣和粉末状. 有较浓的豆香味,含油%+蛋白%≥52%,水分≤10%,脲酶≤0.1%。
全脂大豆经清理、破碎,膨化处理获得膨化大豆,呈黄色或淡黄色膨化颗粒状,无明显大豆瓣和粉末状,有较浓的豆香味。
功效:高热能、高蛋白、高消化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卵磷脂,其油脂稳定,不易发生酸败(极短时间内无氧条件下加工,消除氧化的影响,及失活抗营养因子脂肪氧化酶),适口性好,养分浓度高,保存时间长。
替代性:豆粕、鱼粉。
大豆的膨化主要有干法膨化和湿法膨化两种方法,这里说的膨化是指湿法膨化,是先将大豆磨碎,然后通过挤压机之螺旋轴,经由旋转、摩擦产生高温、高压,再由尖出口小孔喷出,大豆在旋转挤压机内受到短时间及140-170℃之高热,挤出后再干燥冷却即得膨化大豆。
全脂大豆经清理、破碎,膨化处理获得膨化大豆,呈黄色或淡黄色膨化颗粒状,无明显大豆瓣和粉末状,有较浓的豆香味。高热能、高蛋白、高消化率,适口性好,养分浓度高,保存时间长。可替代豆粕、鱼粉。
膨化大豆的加工方法分析
大豆只有经过热处理,破坏其抗营养因子,才能饲用。而挤压膨化是把生大豆加工成高质量畜禽及鱼饲料Z灵活和经济上Z有吸引力的热加工方法。
膨化机分干法膨化机和湿法膨化机。干法膨化机工作过程是完全依靠机械摩擦、挤压对物料进行加压、加温处理。湿法膨化机是在干法膨化机基础上增设了蒸汽调质器的更先进的膨化设备,它使物料在膨化前先进行蒸汽预处理,把干式挤压变成了湿挤压。
膨化大豆平均脂肪含量为18%,粗蛋白37%;
高热能、高蛋白、高消化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卵磷脂,其油脂稳定,不易发生酸败(极短时间内无氧条件下加工,消除氧化的影响,及失活抗营养因子脂肪氧化酶),适口性好,养分浓度高,保存时间长
营养价值
膨化大豆具有高能高蛋白的特性,因此它在配制高能高蛋白浓度饲粮时为Z佳植物性蛋白饲料,尤其对配制冬季畜禽饲粮和肉鸡饲粮更有其重要作用。
膨化大豆平均脂肪含量为18%,粗蛋白37%;而豆粕脂肪含量为1.9%.粗蛋白为43-46%。两者相比,膨化大豆脂肪含量高于豆粕,而蛋白低于豆粕。实际上如果膨化大豆脂肪含量也为1.9%时.则其粗蛋白含量=37/(100-18+1.9).=44.1%。这说明在同等脂肪含量下,膨化大豆和豆粕粗蛋白含量相同。但膨化大豆中的粗蛋白和脂肪的消化吸收率远高于豆粕,这一点已被大家所认识到。
膨化大豆饲用价值:油脂的均匀度,大豆油以小油滴的形式在子叶细胞中与蛋白质镶嵌在一起,油脂在饲料中的分散更加均匀。
豆粕+油脂:饲料厂油脂添加剂量大,一般采用后喷涂工艺,喷涂效果较差。抗营养因子膨化大豆远远小于豆粕+油脂,其中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是膨化大豆的4到五倍,大豆抗蛋白原是膨化大豆的2-3倍,动物腹泻率高。加工成本膨化大豆经过一次膨化成型,豆粕+油脂是分别提炼后在进行叠加,而且需要额外添加设备。
活性物质膨化大豆保留了大豆本身的一些营养活性物质,如磷脂1.5-2%,促进脂肪的吸收,研究表明其可作为胆碱的前提物,节约部分蛋氨酸
大豆蛋白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成分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这两种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也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100℃条件下蒸或炒对其抗原活性几乎没有影响。大豆抗原蛋白主要引起仔猪、特别是断奶仔猪的过敏反应,并表现为腹泻症状 。
由于膨化大豆粉具有高能高蛋白的特性,在高能高蛋白饲料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并且进行了140-170℃高温处理,降低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尿素酶等抗营养因子的活性,而且它所含脂肪的热能比牛油、猪油高,且多属不饱和脂肪酸,饲料中可以减少添加的脂肪量,大豆在挤压膨化过程中,其物理、化学组成和性质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种氨基酸的消化率都在90%以上。
膨化以后,大豆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和诱食性。膨化后的大豆粉在去掉毒素的同时,保全了大豆的营养成分,权衡配合饲料中能值与蛋白质的限制性影响,可使蛋能比例维持在一个理想的水平上,使用膨化大豆可以节省添加油脂设备和减少饲料中添加油脂的数量,避免了混合加油的不均匀现象,可以改善饲料外观,并且可以减少饲料加工的粉尘浓度,减少混合机、制粒机的磨损,便于随时生产加工。
指标
产品图片